活动历史介绍
节日的历史
自2007年以来,中国新年活动每年在赫尔辛基举办。活动通过结合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不同传统春节元素,如热闹的市集、五彩缤纷的灯笼、舞龙舞狮、丰富的年节美食,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。
春节: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球象征
2024北京时间12月4日晚,“春节“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。这意味着我们即将迎来第一个全球认可的“非遗”版春节,春节 = 中国新年 这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项重大成就,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历史
由于各个朝代生活方式和历法的多样化,春节的日期和意义在历史上也经历了变化。最初,春节是农耕活动结束后,用来感恩和祭拜神灵及祖先的节日。在汉朝(公元前206年—公元220年),“春节”一词用来指代春天的开始,而在南北朝(公元420年—589年)期间,春节被认为覆盖整个春季。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,春节的第一天被定为农历正月初一,其日期源于夏朝(公元前2070年—公元前1600年)创立的农历。因此,在我们的公历中,春节的日期会在1月最后一周到2月最后一周之间变化。
春节的仪式和习俗也在不同朝代中有所改变。然而,大多数古老的仪式在今天仍然广受欢迎。祭拜祖先、除旧迎新、为人们祈福以及祈求丰收,是一些在现代中国依然非常活跃的传统习俗。
春节——迎春日、除夕和元宵节
中国新年,又称“春节”,可分为三个时期:
迎春日(Yingchunri 迎春日),
除夕(Chuxi 除夕),
元宵节(Yuanxiaojie 元宵节)。
春节从农历最后一个月的“迎春日”开始。这一时期持续到除夕,包括扫尘、打扫房屋、购买礼品、祭拜祖先以及用红色的春联和门神画装饰门窗。在除夕之夜,家人团聚,共享丰盛的年夜饭,并燃放鞭炮和烟花以驱赶邪魔。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,人们继续庆祝,拜访亲朋好友并互致祝福。最后,春节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达到高潮。元宵之夜,人们与亲友一起点亮五彩缤纷的灯笼,并欣赏灯笼在空中的舞动。除了灯笼,街道上还充满了鞭炮声、舞狮舞龙表演、民间舞蹈以及踩高跷的人群
合作参与者:
芬兰华人联合会 • 全芬兰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• 赫尔辛基动物园 • 芬兰武术功夫协会 • 芬兰螳螂门 • Ziran Cultural Cooperative • 美湾学校 • Itäkeskus 小学 • Little Heroe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